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极端主义极有魅力,可惜时间不愿意与它站在一起。极端主义的口号响亮爽利,令人感动;极端主义者就像站在悬崖峭壁边上的好汉,浑身散发着英雄的光辉。因此,总是拥有大量的追随者、崇拜者、死忠者,劝也劝不回。但是,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口号不是路标,好汉不是向导,悬崖不是大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其实已经无路,虽然还会闹腾一阵子,但事情已经结束,时间已经扭头。这就是响亮的短命,激烈的速朽。
极端主义者不仅割断时间,而且也割断空间。他们迟早连追随者的劝告、建言、修正也无法容忍,把这些伙伴当作叛逆者一一驱逐,孤苦伶仃地坚守着越来越局促的“原教旨主义”。于是,空间的局促又加剧了时间的短促,覆灭不可避免。
中庸与他们一比,总是那么平淡,那么家常,那么低调,引不来任何喝彩和欢呼。中庸只在轻脚慢步地四处探问,轻声慢语地商量劝说。但是,过不久,一条小路找到了,一种谅解达成了,一番口舌删掉了,一场恶斗让过了。看起来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只不过大家都可以活下去了,而且是平顺、快乐地活下去了。
中华文化在整体上拒绝极端主义,信奉中庸。我在《君子之道》一书中介绍了古代经典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复教导。这些教导深契大地人心,结果,即便是那些很容易陷入极端主义的外来宗教,一与中华文化接触便减去了杀伐之气,增添了圆融风范。中国也有一些时段、一些人物受到极端主义之蛊,言行狂悖,却无改全民数千年的集体选择。数千年的集体选择沉淀成了集体人格,结果,中庸不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成了一种文化本能。
为什么在各大文明间,只有中国能够全方位地实践中庸?说到底,这还是与农耕文明相关。农耕文明靠天吃饭,服从四季循环,深知世上难有真正的极端。冬天冷到极端,春色已开;夏天热到极端,秋风又起。这种“天人合一”的广泛体验经由《周易》提升,儒家总结,也就成为文化共识。《礼记》更是明确做出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经典宣判,由此建立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准则。世界上,其他宗教和哲学也都有过“中道”的理论,但是,只有中国,让中庸在世俗生活中长久普及,成了一种谁也无法忽略的实践形态。
我作为一个曾经长期研究世界艺术的学者,不能不指出,中庸在美的领域未必总是超过极端,至少是各有利弊吧。例如,当我面对中国古代戏剧中“悲、欢、离、合”的中庸结构,再对照古希腊悲剧在生命边涯上的极端呼号,就会把审美的心理天平偏向后者。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极品美学》一书的自序中做了说明。但是,对于安定百世社会,保存和延续中华文化的效能而言,中庸则利大于弊,而且肯定。
应该说明,中华文化选择中庸,倒不是仅仅为了选择者本身的安全和长寿,而是有更广泛的关照。它会把那些站在悬崖边上的好汉拉回来,顺便也挽救了大量追随者。正因为此,孔子把中庸说成是最高道德。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
中庸的话题,也会遇到一种最常见的疑问。例如那年我在哈佛大学演讲中国文化精神,就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当场提问:“中庸避免了极端,寻找了可行,选择了安全,会不会阻碍了突破、创新和挑战,降低了文明的高度?”
我回答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想以登山来破解。中庸并不反对登高,只是在珠穆朗玛峰的险峻山道上,希望你尽量走到中间,把脚踏稳,而不要为了摄影,在悬崖边上摆弄姿态。当然,在登山前如果身体不太适应,中庸的原则也会建议你选择另一项运动。因此,中庸不是退缩,不是窝囊,也不是无为,而是希望你在人生的攀缘中寻找最好的山道。
处于当代,世界上极端主义越演越烈。不少西方政客为了对付它们,采用的也往往是另一种极端主义即单边主义。结果,总是极端对极端,无休无止。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文化实行中庸、拒绝极端的千年本色,再度被唤醒。凭着这种千年本色,能不能说服极端主义?我信心不大,有信心的只有一项:中华文化的寿命,凭着越来越稀罕的中庸,还会长久延续。
中华文化长寿的第八因:特殊门径
。
以上种种长寿的原因,都很重要,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必须落实在一个具体项目的操作上。这个具体项目,必须汇集各种导致长寿的原因,而且自己也颇为长寿,有时间陪着中华文化走过千年长途。
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呢?
终于知道了,这个项目,就是科举制度。
正是科举制度,使中华文化的长寿有了最实在的操作性保障。因此,这是通向长寿的一个特殊门径。
对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我曾写过长文《十万进士》,那就不在这里重复了。我今天只想让大家发出一种惊叹:这是谁想出来的好点子呀,在那么宏大的文化生命工程中,居然发挥得如此齐备,又如此神奇?
齐备到什么程度?神奇到什么程度?且听我略举几端。
其一,其他重要文明的溃灭,首先溃灭于社会乱局。因此,即使仅仅为了文化,也要选取足够的社会管理人才。科举制度,便由此而生。选拔的是各级社会管理人才,却保全了文化的土壤。
其二,其他重大文明也曾在一代雄主的带领下建立过良好的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地域大,方位多,各地的管理者容易自立格局,自选下属,时间一长,便产生近似“分封”的裂隙。而科举制度,则全国统一。以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机构完成统一的选拔,这就以文化的方式,堵塞了分裂的可能,反过来又保护了文化。
其三,其他重大文明在建立管理系统之后却没有建立逐代选拔机制。几代之后,全都出现了管理人才的短缺,文明天地的荒芜。科举制度保证每隔三年提供大量管理人才,源源不断。这是中华文化保持有序延续、有效延续的重要原因。
其四,源源不断的管理人才必须依靠丰沛的备考、应试资源。科举制对此创造了一个千年实践:在中国,不分地域,不分门庭,不分职业,不分贫富,只要是男性,都有资格参加选拔。在唐代,连外国人也能应试。这种全民动员,极大地强化了文化的整体生命力和号召力。
第五,社会上最容易产生焦躁动荡的群体,就是青年男子。科举制度让全国这一群体的很大部分,都成了极为用功的备考人员、应试人员,而且很多人屡败屡考,终身应试。这就让社会大幅度地提高了安全系数,而且安全在文化气氛中。
第六,如此规模的考试,所出试题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选择。科举考试越到后来越明确,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范围。这一来,全国千千万万青年男子,也就为了做官而日夜诵读儒家经典,诵读到滚瓜烂熟,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他们的初衷,只为个人前途,但结果是,那些儒家经典受到无数年轻生命的接力负载,变得生气勃勃。这可谓,经典滋养生命,生命滋养经典。后一种滋养,更是让经典永显青春血色,举世无双。
第七,这么多由诵读经典而终于为官的书生,有没有能力参加社会管理?正巧,他们为了应试而天天诵读的,不是旷世玄学,不是古奥经文,不是隐士秘籍,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拿着这些大道理去做县令、太守,大致属于“专业对口”。于是,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第八,科举考试并不看重天才勃发、奇思妙想,而总是安排刻板的格式,后来甚至限定了“八股”模式。这会让李白这样的稀世天才难以进入。但是,由于科举考试的目的只是为了选拔官员,而不是诗人,因此这样的安排并无大错。官员将来要做什么?在多数情况下,也就是在刻板的格式中规矩行事,有所创新也不失前后左右的基本关系。那么,科举考试就是对行政模式的预示。李白不适合从事管理,因此不能以他的缺席来非难科举。科举如果随兴而不刻板,那就长不了,结果也就无法辅佐中华文化走长路。
第九,科举考试总体上公平严格,却也会有一些作弊、造假,史称“科场案”。由于这种案件直击吏治命脉和文化命脉,每次都酷刑严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民众由此明白:为官的入场券只是文化,不能夹杂其他关系;而这种文化入场券却很难获得,因此要作弊、造假;但是,文化上的作弊、造假,必然会付出生命代价。——这种系统认知,极大地提升了文化对于官场伦理的奠基性价值,这在其他文明中看不到。
……
仅此九端,已经足以说明科举制度的齐备和神奇了吧?已经足以说明它对中华文化的长寿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了吧?
确实,我环视全世界,没有发现还有哪一种体制,能像科举制度那样发挥如此全面、有效、长续的文化守护功能。不必怀疑,它是中华文化长寿的归结之因。
但是,由于一些科举考试失败的文人写了不少批判作品行世,它的名声渐渐受污。在考试内容上,后来它确实也跟不上自然科学和国际政治的迅猛发展,成了一个备受攻击的对象。似乎,中国的落后,全是因为它。
一九〇五年,经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上奏,慈禧太后批准,科举制度在存世一千三百年之后彻底废止。废止之时,异议不多,但在废止之后,渐渐出现了不少反思的声音。有的声音中,还包含着深深的后悔。
梁启超说:
夫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消灭;自此法行,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管制与官规》(1910年)
孙中山说:
从顶流开始出圈 终极星卡师 青涩的相遇 从凡人修仙开始无敌 幻鸦乐园:开局吞噬世界树 乡村小仙医 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不思议大厦 以太公司 烽烟万国 诸天:猴哥的奇妙冒险 英雄名册之愿以长剑绘丹青 我从梦境成就帝王 从仙王开母舰开始的诸天 网游之虚拟战争 我送机缘能随机返还 人在奥特:我与雷欧一心同体 三藏法师要修仙 女神的贴身保镖 我在新东方教授魔法
前一秒还在icu看着头顶着天花板的尹琪,后一秒钟发现自己变成了襁褓之中的孩子好消息,自己跳过了死亡坏消息,直接人生重开此时,尹琪脑海中第一反应是,那自己岂不是没有机会喝到孟婆汤了,有点亏,还没尝过孟婆汤的味道呢当尹琪知道自己穿越的朝代后,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魔蝎小说...
一无是处的中年人在一场交通事故中穿越重生到学生时代,所有的遗憾,所有的错过,都有了新的可能,是继续沿着前世的轨迹前行,还是重新走出自己的道路,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金手指…一切都在书中,请大家慢慢寻找...
圣毁天灭地帝君临天下魔无法无天邪魑魅魍魉神只手遮天仙唯我独尊叶神之后,世间无仙!...
天庭轮岗,地府满员,月老掉线,阎王来管。好家伙,修炼了千百年的小阎王刚刚转正,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致命打击。本以为凭借阎罗王法力无边手捏把攥,谁曾想,现代社会,月老早就凉透了。为开拓业绩,恋爱脑孟婆给出建议,积累人气,搏流量,干直播啊。于是,一代阎罗王主持的‘千里寻缘’直播间正式开张,为搏信徒,阎小罗剑走偏锋,开启流量时代。月老月老,我爷奶失散多年,怎么破啊?简单,从地府拽出来就行了。想要三世情缘,火箭走一走,本王保他们重新投胎,再续前缘!...
关于影视诸天之最强舅舅第一个世界秦时明月已经结束第二个世界少年白马醉春风,正在进行中楚风以舅舅的身份,加入到剧情之中,...
「休闲」「日常」「多女主」「正宫哥伦比娅」。杨鸣穿越到了提瓦特,刚走出新手村的他,就被冒充愚人众的盗宝团打劫了。杨鸣混蛋,穷鬼都打架敢不敢报上名来!盗宝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三席少女手下!然后昏迷的杨鸣就被捡人…留云借风真君给捡了回去。但是修行虽然给了他强大的仙家法术武艺体魄,但是穿越之前...